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太極拳學習心得


太極拳學習報告
        2010年中開始到法鼓山雲來寺的社會大學學習太極拳,師父是全度法師,教練是余輝耀老師與梁庚寅老師。總共學習了兩期,到2011年初結束。學習了以楊氏太極為基礎的「陽光太極拳64式」(另一稱呼為「禪太極」)。之後,為了能夠更深入地學習,於2011年到2012年間,每周三早上到師父竹子湖的道場,光泉寺,去練習太極拳。期間除了師父的親自教導外,也同時還得到余教練、梁教練、范嘉昇教練及陳碧娥教練的調教,以及諸多師兄、師姐的指正與同參。但因為個人在肢體、運動等方面較為駑鈍,所以雖然有這麼好的諸多因緣,自己也每日勤於練習,但其結果幾乎只有用「慘不忍睹」得以形容。當師父、教練們及師兄姊們還是一樣不離不棄,不厭其煩地一再指正時,更令我感到慚愧不已,只希望能夠趕快學好,不要讓他人失望,也更希望能夠有所心得,而得以有所回饋。所以雖然從2013年起沒有再上山練習,但在家裡還是維持每日做個鬆筋操及打一趟64式太極拳。當我自己練習時,師父及教練們的殷殷指導就在我的腦海裏面響起,「雙重了」、「動手了」、「身體要中正」、「逢動必鬆,逢轉必沉」、「歡喜心所以雖然是獨自練習,其實應該是一直在咀嚼著師父與教練們的教導。如此到了去年,2014,開始有點感覺自己打的拳為什麼叫做太極拳?到了今年,打拳不再是一個生活的負擔,而是一個令人期待的活動,打完時,也讓人舒暢與歡喜,雖然功力如何尚未請師父評判,但自己也知道所有動作必然還是充滿著謬誤,不過即使明知如此,我還是一直以躍雀的心想將這個學習心得撰寫出來,除了想要讓師長們對所付出的心力有點寬慰外,也希望能夠對太極拳的初學者有所助益,否則盡是學習而無所回饋的話,那真的會是一個「老賊」了。

        第一個心得就是「為什麼叫太極拳?甚麼是太極拳?」。太極是由陰陽兩儀所合成,太極拳就是讓人模擬兩儀的變化來合成的一套拳術,就如同最普遍的太極圖()一樣,整個打拳的過程,在動作上(),就是藉由左右腳的湧泉當作陰與陽的核心然後開始運轉由陰到陽及由陽到陰的線性變換;在呼吸上(),就是藉由背部與腹部丹田當作陰陽的核心,平穩地吸氣時,意念也如同太極圖由陰轉換成陽到身體的背部(含胸拔背),呼氣時,意念由背部開始往丹田平滑地轉移如太極圖由陽轉成陰(氣沉丹田)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太極拳就是設計出讓人體在身體內、外藉由模擬陰陽變化來追尋「太極」的一套拳術。那「太極」是甚麼?太極出自孔子所作的《易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所有描述太極的言語或圖表,其實就如同太極拳一樣都是一種模擬的追尋,所以可以說太極就是無極、就是佛家講的空性、也是儒家講的中庸。但誠如《論語》所說:「中庸不可能也」,既然是無,怎麼可能讓人能夠追求的到?所以太極拳只是一個藉由身心模擬陰陽變化來無始無終地尋求身心平衡點(中庸)的法而已,但平衡點在那裏?形而上的中庸既然不可得,那形而下的平衡點可得嗎?外在的世界分秒驟變(地球除了超音速地自轉外,每秒以近30公里的速度繞著太陽跑,而整個太陽系更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在宇宙中奔跑…),而內在的世界更是雜念紛飛(淨空法師依據《仁王經》計算,每秒有216千個念頭1),我們如何在驟變的身心與世界中,模擬陰陽變化地打出一套標準而平衡的太極拳?答案是不可能,也就是不存在一個實質而標準的太極。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如果譬喻老子所說的道就是太極()時,那實質而標準的道是不存在的(非常道),但是可以追尋的(可道)如此太極拳的重點不是拳術的色法4,而是追求真理(道,陰陽調和的太極)的心法。只要是「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戰戰兢兢地在陰陽變化中追尋太極時,那就是在學習太極拳,在打太極拳。套用《金剛經》的公式,當你打太極拳時,此時打出來的太極拳,絕非是太極拳,等到哪一天我們打拳時已沒有我相、沒有陰陽相、沒有拳相,而自然而然地調和陰陽時,那就是太極拳。

學習太極拳,最大的一個重點就是「放鬆」,它是學習的入門,也是學習的目的。但相對於放鬆的就是不斷地被糾正動作與架式,其結果就是緊張與僵硬,這不僅違反了學習太極拳的基本精神,也讓大多數的初學者在學習初期就陣亡的最大原因之一。我個人是一個標準的「肢體智障」者,所以這種感受尤其強烈,初期幾乎是打拳打到怕,雖然步步為營,但每次打拳沒有不被糾正的。所以經由這幾年習拳還存活下來後,我最想要與初學者或想要開始習拳者分享的第二個心得就是:你打的太極拳一定是對的,也絕對是錯的」。就上一段的推論可知,從太極拳的色法而言,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拳法,所以我們現在打的太極拳一定是錯的;反之,從心法而言,只要我們以現有的知解、體能與環境去模擬拳相以追求終極的身心陰陽平衡時,那就是我們現在最正確的太極拳法。抱持著這種「絕對是對的也絕對是錯的」的態度練拳時,那習拳時你就可以完全自信地打出去,於此同時,無論是教練們的糾正,身心的感受、意念與理念的碰撞等,都是必然的回饋,而會歡喜地完全接受,再依此回饋而融入到下一個拳式時,那就是學習太極拳,也是「太極拳」的本義。否則,只要有所心滿,無論是打多少年太極拳,無論是打起來虎虎生風,或者打遍天下無敵手,那都不是太極拳。初學者有這樣的基本信念,就可以放鬆地學習,歡喜地修正,持續地精進。

        對我而言,學習太極拳,並不只是得到運動的好處,雖然這是一開始習拳的動機。2010年,開始習拳時,剛好也正是我開始習禪之時。這幾年間,除了每日的打坐外,也參加過幾次禪七活動,而每日的練拳也變成我參禪的一個方法,幫助我思考的助緣。在今年清明節,我撰寫一篇:「生死一如的願與遺書」2中寫道,「經由4, 5年的生命歷練、禪修體驗、學習太極拳後,終於能夠較了悟地將自己所知解的儒家思想與佛家思想融合地架構出生命獨立的本質與修證方法,而其核心就是『知天命』。」,所以打太極拳不僅讓我學思受用,也是融合我生命方向的法門。如果我們將太極拳從單純的色法拳術,提升為心法的真理追求時,那不僅能夠輕鬆地入門,且能夠真正地與自己的生命相結合,如孔子所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3,兩端者,陰與陽也,當我們凡事都是在模擬陰陽的終極平衡時,那從事任何事務都是在練習太極拳;反之,當我們習拳時,也正在成就我們生命的所有事務。這也是我憧憬的方向,在此與大家互勉。

        此心得純粹是我從經驗中的個人理解,尚未拿給師父與方家們評判,所以只能拿來參考。那為什麼要分享呢?就像打太極拳一樣,求知與治學你也必須抱持著「絕對是對的也絕對是錯的」的信念,在當下將自己的體悟直捷地表達出來,約心法與個人而言,那絕對是對的,而約色法而言,只要有相,那一定是錯的。「表達」就是演練太極拳,演練出來後,才能夠從各種批判與反應中,淬煉後再次地模擬與演繹無相的太極。除此之外,學習任何東西,都是得之於人者太多,在感恩心的驅使之下,即使明知是野人獻曝,也是興沖沖地想要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以稍緩自己的慚愧心。但又怕自己的「胡言亂語」,增添他人困擾,所以一再地強調心法與色法之別。當你閱讀這一篇在色法上「一定是錯的」文章時,如果能夠讓您思考與演繹自己「一定是對的」太極心法時,那就是這一篇心得的本意

註解:
1.        參考出處:http://ourartnet.com/bud/1217-a4/170655.asp
3.        這一句也是學習太極拳極好的心法。
4.        「色法」是佛家用語,代表任何五官(眼、耳、鼻、舌、身)所能夠受到的媒介與事物,都稱為色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