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亦行居」懲處與謝絕訪客公告


       今年96日亦行居舉行「林佳穎于歸典禮」,家庭成員威愷沒有經過同意,擅自缺席,為了使家庭能夠持續與彰顯其共同堅持的精神,以及給予威愷有一個反省的空間,予以「默摒」之懲處,時間三個月,由今年101日至1231日。

       懲處期間,亦行居所有成員也必須自我反省與警惕,所以此期間亦行居除一般生活行程外,不舉辦任何活動,不接待任何訪客,也不出外參加活動,與長輩的互動則除外。附上默摒的意義與實施要點:

「亦行居」默摒與強迫遷居實施要點

說明:

「默摒」是佛教僧團對不守戒律的成員所採取的一種教育與懲戒的方法。任何一種團體的日常運作是依據其組織目的所制定的規矩與制度,若有成員不守其基本規矩而無任何處置時,等同於該組織停止了運作,也等同於宣告該組織的死亡。當一般言語與方法均無法要求成員遵守家庭的基本規矩時,就應該以「默摒」來對待該成員,使其能夠反省與改正,否則該家庭存在的意義將蕩然無存,所剩的只是動物性的血緣關係而已,這不僅對犯規者沒有給予任何教育與改過的機會,且對其他的家庭成員極度的不公平。

「強迫遷居」是強迫被默摒的成員脫離團體,遷移到他處去獨立生活。當一個家庭成員被「默摒」後,仍然我行我素,沒有自省與改正來與家庭接軌時,且該成員已達成年時(滿20),就應該被強迫遷出家庭,自行獨立生活。如此方能讓其他的家庭成員依本來家庭目的與意義繼續前進,同時也讓被強迫遷居者能夠完整地去實踐他的生命意志並獨力承擔所有的實踐結果,以及所有結果所帶來的教育意義。



默摒:

1.        默摒的最大意義在於以靜默方式的相處來讓被默摒者有一個反省與改正的機會。

2.        家庭成員與被默摒者間的對談除了生活上必須的互動以及規勸外,不可有與之喧嘩、談笑、作樂等情事。

3.        當被默摒者仍然沒有遵守「亦行居基本生活規範」時,其他成員必須予以好言或責罵地督促與規勸,絕不可以放縱,放縱即是放棄,不僅是放棄了違規者,也放棄了整個家庭組織及其他成員。

4.        被默摒者有所反省與改正時,即可去除默摒的處置。



強迫遷居:

1.        當被默摒者被默摒一段時間後,仍無法遵行亦行居基本生活規範且年紀已屆成年禮時,則應被強迫遷居他處,自行獨立生活。

2.        遷居分成強迫遷居與自由遷居。自由遷居指成年禮之後可以自由地選擇遷居他處去獨立生活。自由遷居者及被強迫遷居者對原家庭,或原家庭對此兩者均無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兩者不同的是,被強迫遷居者與原家庭之間也無倫理上的權利與義務。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生命獨立的第一步

Hello, 各位師長與好友們,

    今日完成了從上周開始撰寫的文章:「生命獨立的第一步:四十而不惑,附上第三版,下載網址為:https://db.tt/i6PiZcwh
   
    從上週完成第一版後到今日,都是一直在這個文章的情境當中,雖然從今年初撰寫「法與非法」後,就依稀地比較了解與感受到自己的天命,也就是願,也就是想要 如何死法,但還不是很明確能夠用言語來表達。
    直到這一篇文章開始與道友們分享,在分享中慢慢地反省時,才於今日早上寫下了自己生命的願,也就是自己今後一門深入的法門:
   
    「依止大悲觀世音菩薩,
        闡揚人本儒家之精神,
        於娑婆世界隨喜精進,
        在蒼茫人間隨緣點燈。」

    以此願與大家分享,並祈願與大家在此今日紛亂與蒼茫的世間,共同來點一盞「人本經濟」(此篇文章的下載網址為:https://db.tt/0tBzFhE1)的燈,也就是

    「於人文上,回歸家庭,再造天倫樂章;
        於自然上,回歸土地,再造人間天堂;
        於個體上,回歸真心,再造幸福經濟。」

Best Wishes,
亦行居,羅柏



生命獨立的第一步:四十而不惑
        「生命獨立」是一個尋求獨立(覺 醒)者繼「經濟獨立」、「思想獨立」後的第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 的獨立是三個同心圓,由裡到外分別為經濟獨立、思想獨立與生命獨立。從心法而言,我們可以說這三個同心圓是一種內省覺悟 的次第,也就是經由經濟獨立後才能夠思想獨立、思想獨立後才能夠使生命獨立。依此,我們可以定義這三種獨立為:「當人們能夠安心生活於任何經濟狀況時, 那就是經濟獨立」;「當 人們能夠安心地面對任何思想與學說時,那就是思想獨立(7); 「而當人們能夠安心地面對任何時刻的 生與死時,那就是生命獨立」。如此,我們就可以用此定義來觀察、反省與驗證自己與他人是否在尋求獨立的道路 上。
        既 然這是一個有次第的過程,當我們要論及生命獨立時,必須要先了解經濟獨立與思想獨立。我們曾論述,「經濟獨立的第一步: 志於學」及「思想獨立的第一步:三十而立」,在其中,經濟獨立的第一步是藉由學習世間的學問與技術來進入「大學」(1)之 道,當其有所得時,就進入了思想獨立的第一步,也就是以自己的理路來率領自己的事路(2), 然後在這世界中到處衝撞,衝撞中會產生各種矛盾與疑惑。而當我們在各種疑惑中修正自己的知見後,對這世界有一條「可以讓 每一個人都可以生死一如的道路」不再有疑惑時,那我們就進入了生命獨立的第一步:四十而不惑(3)
        不 惑後,人們開始依自己的因緣,走上自己的道路。但這種不惑是一種理上的不惑,是一種對「法的平等性與無限性」(4)的 不惑,所以於因緣的事項上必然與世道有很多的衝突,經由這些衝突後,會漸漸地釐清出:依自己的緣與願,我們的生命能夠與 應該在這世道上實踐甚麼?也就是「知天命」(5)。 了解到這個天命之後,就開始內外一如、生死一如地實踐這個天命。在實踐的過程中,就會有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6)來襲,也會有事物的變化(成、住、壞、空), 也會有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變化(生、老、病、死),經由這些考驗來漸漸消融生命無處不在、也無時不在的執著。在這期間也 會因各種緣的變化,而在實作的事務上有所變更,但原本的願力必然是相同的(8); 以大學之道來說,「親民」的方式可能有所變更,但「止於至善」是不變的。到最後,如果還是照樣「做一天和尚,敲一天 鐘」,如如不動時,就印證了「耳順」的境界,也就是生命的獨立。
        雖然生命獨立因天命的不同、願力的大小而有不同的層次,但因其內外一如與生死一如,所以無論是生與 死,都必然是在真理的道路上,這也是為什麼「朝聞道、夕死可矣」,那是因為,在有形的事務上,無論你今生成就到甚麼 階段、其內涵必然都會因你的精誠所至而繼續在人間永無止境的擴展;而在無形的真理道路上,當轉換成不同的生 命形式時,你也必然會懷著同樣的生命願力繼續朝真理邁進(9)。 而當我們還在今世生命的當下時,因生命的獨立,人們不再有任何的不安,無論是行、住、坐、臥,無論是面對生、老、病、 死,都是在喜悅中從事自己的天命,隨心所欲而不踰越天命與真理。這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啊!
註 解:
1.        請參閱Y052這一篇文章:「經濟獨立的第一步」,下載網址:https://db.tt/BDtEUYHt
2.        請參閱Y051這一篇文章:「思想獨立的第一步」,下載網址:https://db.tt/C3i2KDUn
3.        論述這三種獨立時,使用論語所述的:「吾十 又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來作為思考與解釋這三種獨立的次 第,同時也反過來以此來思考與試著詮釋孔子所講的這些人生次第,再以佛家的修行次第:「信、解、行、證」來貫穿,而得到 以下的表解:

經 濟獨立
思 想獨立
生 命獨立
志 於學


而 立

不 惑
知 天命
(畏天命)
耳 順

(畏大人)
從 心所欲不踰矩


(畏 聖人之言)
依此,我們可以知 道,經濟獨立是由信仰「天命」開始,經由「志於學」的解、「而立」的行後,然後於「不惑」中得證;思想獨立是由信仰「耳 順」(耳順就是肯定一切的存在,也就是真理)開始,經由「而立」的解、「不惑」的行之後,以「知天命」來印證;生命 獨立從信仰「從心所欲不踰矩」(也就是內外一如、生死一如)開始,經由「不惑」的解、「知天命」的行後,以「耳順」來印證。其中孔 子所講的各個階段的年紀,可以當作重要的參考依據。
4.        詳細請看Y086這一篇文章:「法與非法」,下載網址為:https://db.tt/WVtzQNzE
5.        天命發自於每個人都具有的慚愧心、感恩心、 慈悲心與平等心,再依據自己的緣與今日的世道,而引發出來的願,也就是理想性、也就是善法、也就是如何死法。從大學之道 而言,這是由於不惑(明明德)後,對以甚麼來依止(止 於至善)、以甚麼來實踐(親 民),有一個領悟。從理想性而言,天命包括了終極理想性(止於至善)與今 日可實踐與應實踐之事務(親民)
6.        摘自佛光大辭典:「八風,即:利,利乃利 益。衰,衰即衰滅。毀,毀即譭謗。譽,譽即讚譽。稱,稱即稱道。譏,譏即譏誹。苦,苦即偪迫之意。樂,樂即歡悅之意。」
7.        能夠安心地面對任何思想或學說,是表示可以 隨時放空自己去嘗試瞭解其他人、事、物的理路,如果這些理路與自己有所衝突時,也願意及時擴大或改變自己的理路。
8.        也有可能在此時發現這樣的願力並非自己的天 命,此時就會退回去重新反省與釐清自己的天命,此時看似生命的退步,其實是更真確踏地踏在前往真理的道路上。在尋求各種 獨立的過程中,也必然會有這些「退步」的狀況,但只要是保持真心,這都是真正不斷循環進步(信、解、行、證的循環)的 過程。
9.        譬如,若有人天命是宣揚西方極樂淨土,當他 在世間時,無論他從事什麼工作,必然是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對任何事物都是讓自己模擬在西方極樂世界時的相同對待,如 此,他掃的地、寫出來的文章等,必然都有「西方」的味道,往生時也必然能相應阿彌陀佛的願力,即使因個人願力不夠精純, 今生無法往生淨土,但也必然有往生西方的一天。又譬如,若有人天命是宣揚上帝的愛,生活上必然是恪遵十戒,無時無刻、無 事無物,無不是將其用來榮耀上帝,即使他口中無任何一句聖經之言,其在世上所有作為必然都有基督之風,往生時也必然能進 入天國。



-->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生命獨立的第一步:四十而不惑

        「生命獨立」是一個尋求獨立(覺醒)者繼「經濟獨立」、「思想獨立」後的第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的獨立是三個同心圓,由裡到外分別為經濟獨立、思想獨立與生命獨立。從心法而言,我們可以說這三個同心圓是一種內省覺悟的次第,也就是經由經濟獨立後才能夠思想獨立、思想獨立後才能夠使生命獨立。依此,我們可以定義這三種獨立為:「當人們能夠安心生活於任何經濟狀況時,那就是經濟獨立」;「當人們能夠安心地面對任何思想與學說時,那就是思想獨立(7);「而當人們能夠安心地面對任何時刻的生與死時,那就是生命獨立」。如此,我們就可以用此定義來觀察、反省與驗證自己與他人是否在尋求獨立的道路上。

        既然這是一個有次第的過程,當我們要論及生命獨立時,必須要先了解經濟獨立與思想獨立。我們曾論述,「經濟獨立的第一步:志於學」及「思想獨立的第一步:三十而立」,在其中,經濟獨立的第一步是藉由學習世間的學問與技術來進入「大學」(1)之道,當其有所得時,就進入了思想獨立的第一步,也就是以自己的理路來率領自己的事路(2),然後在這世界中到處衝撞,衝撞中會產生各種矛盾與疑惑。而當我們在各種疑惑中修正自己的知見後,對這世界有一條「可以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生死一如的道路」不再有疑惑時,那我們就進入了生命獨立的第一步:四十而不惑(3)

        不惑後,人們開始依自己的因緣,走上自己的道路。但這種不惑是一種理上的不惑,是一種對「法的平等性與無限性」(4)的不惑,所以於因緣的事項上必然與世道有很多的衝突,經由這些衝突後,會漸漸地釐清出:依自己的緣與願,我們的生命能夠與應該在這世道上實踐甚麼?也就是「知天命」(5)。了解到這個天命之後,就開始內外一如、生死一如地實踐這個天命。在實踐的過程中,就會有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6)來襲,也會有事物的變化(成、住、壞、空),也會有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變化(生、老、病、死),經由這些考驗來漸漸消融生命無處不在、也無時不在的執著。在這期間也會因各種緣的變化,而在實作的事務上有所變更,但原本的願力必然是相同的(8);以大學之道來說,「親民」的方式可能有所變更,但「止於至善」是不變的。到最後,如果還是照樣「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如如不動時,就印證了「耳順」的境界,也就是生命的獨立。

        雖然生命獨立因天命的不同、願力的大小而有不同的層次,但因其內外一如與生死一如,所以無論是生與死,都必然是在真理的道路上,這也是為什麼「朝聞道、夕死可矣」,那是因為,在有形的事務上,無論你今生成就到甚麼階段、其內涵必然都會因你的精誠所至而繼續在人間永無止境的擴展;而在無形的真理道路上,當轉換成不同的生命形式時,你也必然會懷著同樣的生命願力繼續朝真理邁進(9)。而當我們還在今世生命的當下時,因生命的獨立,人們不再有任何的不安,無論是行、住、坐、臥,無論是面對生、老、病、死,都是在喜悅中從事自己的天命,隨心所欲而不踰越天命與真理。這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啊!

註解:

1.        請參閱Y052這一篇文章:「經濟獨立的第一步」。

2.        請參閱Y051這一篇文章:「思想獨立的第一步」。

 

經濟獨立

思想獨立

生命獨立

志於學

 

 

而立

 

不惑

知天命

(畏天命)

耳順

 

(畏大人)

從心所欲不踰矩

 

 

(畏聖人之言)

3.        論述這三種獨立時,使用論語所述的:「吾十又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來作為思考與解釋這三種獨立的次第,同時也反過來以此來思考與試著詮釋孔子所講的這些人生次第,再以佛家的修行次第:「信、解、行、證」來貫穿,而得到以下的表解:

依此,我們可以知道,經濟獨立是由信仰「天命」開始,經由「志於學」的解、「而立」的行後,然後於「不惑」中得證;思想獨立是由信仰「耳順」(耳順就是肯定一切的存在,也就是真理)開始,經由「而立」的解、「不惑」的行之後,以「知天命」來印證;生命獨立從信仰「從心所欲不踰矩」(也就是內外一如、生死一如)開始,經由「不惑」的解、「知天命」的行後,以「耳順」來印證。其中孔子所講的各個階段的年紀,可以當作重要的參考依據。

4.        詳細請看Y086這一篇文章:「法與非法」。

5.        天命發自於每個人都具有的慚愧心、感恩心、慈悲心與平等心,再依據自己的緣與今日的世道,而引發出來的願,也就是理想性、也就是善法、也就是如何死法。從大學之道而言,這是由於不惑(明明德)後,對以甚麼來依止(止於至善)、以甚麼來實踐(親民),有一個領悟。從理想性而言,天命包括了終極理想性(止於至善)與今日可實踐與應實踐之事務(親民)

6.        摘自佛光大辭典:「八風,即:利,利乃利益。衰,衰即衰滅。毀,毀即譭謗。譽,譽即讚譽。稱,稱即稱道。譏,譏即譏誹。苦,苦即偪迫之意。樂,樂即歡悅之意。」

7.        能夠安心地面對任何思想或學說,是表示可以隨時放空自己去嘗試瞭解其他人、事、物的理路,如果這些理路與自己有所衝突時,也願意及時擴大或改變自己的理路。

8.        也有可能在此時發現這樣的願力並非自己的天命,此時就會退回去重新反省與釐清自己的天命,此時看似生命的退步,其實是更真確地踏在前往真理的道路上。在尋求各種獨立的過程中,也必然會有這些「退步」的狀況,但只要是保持真心,這都是真正不斷循環進步(信、解、行、證的循環)的過程。

9.        譬如,若有人自認天命是:「錢不是萬能,沒錢卻是萬萬不能」,那他必然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想著賺錢的點子,也必然勸請與幫助他四周的人能夠以賺錢為第一目標,雖然以更寬廣的時空來看這個天命時,必然有其矛盾與極限,但在他個人的因緣時空中,若其內外一如與生死一如地實踐這個天命時,也是在真理的道路上。再譬如,若有人天命是宣揚西方極樂淨土,當他還在此世間時,無論他從事什麼工作,必然是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對任何事物都是讓自己模擬在西方極樂世界時的相同對待,如此,他掃的地、寫出來的文章等,必然都有「西方」的味道,往生時也必然能相應阿彌陀佛的願力,即使因個人願力不夠精純,今生無法往生淨土,但也必然有往生西方的一天。又譬如,若有人天命是宣揚上帝的愛,生活上必然是恪遵十戒,無時無刻、無事無物,無不是將其用來榮耀上帝,即使他口中無任何一句聖經之言,其在世上所有作為必然都有基督之風,往生時也必然能進入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