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第五次禪修心得分享(2012.12.22-28)



話頭禪七:法鼓山2012.12.22-28
第五次禪修心得分享

今年三月參加了如法師所主持的「教理研習營:禪門修正指要」。在研習期間,果如法師開示了「默照」與「話頭」的心法源頭,從這些句句直指人心的妙語中,讓我震撼出「可以見到諸法實像的可能」,也震撼出過去種種之非,包括對佛法的不正確認知,從而確立了自己對修習佛法的過程是「佛學」,而「佛教」,到現在的「佛法」。在20-40歲間大部分都是將佛法當作一般哲學,思想在研讀,在思考,雖然也有一些獨自或參加的修行活動,但主體上還是以一種哲學的角度與心態來面對佛法,詮釋佛法與類實踐佛法。而到了40-52歲期間,從閱讀了「印光大師全集」後,在大師的言談與書信中,感受到「宗教」與「哲學」的不同,在於「願」。「願」是「完整的」,無論是從事任何事務都是以此出發;是「超越生死的」,無論是生是死都是一如的。從此開始了以持名念佛法門來進入佛教園地,一切回歸規規矩矩的淨土教義來實踐,但此時其實不是很明白淨土的意義與印光大師不假人情背後的悲心願力,只當作一個樣板的宗教模式,裝模作樣的老實念佛,將自己與周遭他人都帶入到死氣沉沉的假佛教生活。於是從50歲開始,發願習禪十年,重新開始學習禪坐,放下本來的淨土法門,每日功課就是禪坐與簡單的早課,每半年參加一次禪修活動,到了今年初,52歲時,聽聞了果如法師的開示後,才如夢初醒地了知過去所思所做之非,雖自命為信仰佛教,實質上卻是一種鬼神式的信仰,也才確知無法可得,無佛可成才是真正的佛陀本意,如此才會是處處皆是佛法,事事皆是佛法的圓滿生命實相。也從此才知菩提心是學佛與修禪的根本與最終歸處,所有其他的經教、法門與淨土都是一時的善巧方便;而菩提心就是「心,佛,眾生」毫無差別的平等、又平等、再平等的心,而不是佛心也不是眾生心。由此,一路走來,由「佛學」、「佛教」與「佛法」走來,穿戴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盔甲報名了這一次「話頭禪七」,想要來一場生命的大廝殺,在報名所填的過去參加禪修活動的心得與應用寫上「菩提心是學禪的基礎,也是入世的唯一資糧」,然後開始踏上這一次「征途」。
這是頭一次參加專門的參話頭禪七。雖然有主七和尚,但整個禪期的流程控制與教導是一個比較團隊式的運作。每日主七和尚,果如法師,有早中晚三次的開示,其他時間就是禪坐、經行、早晚課、過堂與出坡交替著。由於大部的人都是老參了,所以大家很容易就進入狀況,也都相當認真與用功。起初,自己也開始懷著異常的堅定信念,著盔戴甲地上路,拿著「甚麼是無?」的利刃,勇往殺去,結果如何?後續揭曉。起初,主七和尚先開示了參話頭的心法,及與默照的分別,就我所解為,「默照的『默』是體,而『照』則是用;話頭的『話』是用,而『頭』是體。也就是默照是以直接模擬本體來觀照自己的身心、環境與萬象,而後直到本體與所有的萬物萬象了無差別為止;而話頭則是使用原本用來分別身心、環境與萬象的識心上,取一個可以讓人產生對這樣的識心與本體矛盾的語句,時時刻刻放在心頭,來產生對這個矛盾的疑情,繼而由疑情移開識心到無心後,在石破天驚之下驚現識心與本體的有無不二。」接著,就是闡釋「石頭希遷」與「丹霞天然」等祖師的語錄。從這些語錄的說明比擬到禪修的方法,與生活上的實踐。過去年輕時看這些禪門禪語,不是認為高不可攀的玄妙之語,就是認為是一些稀鬆平常的哲學辯思。而今聽了主七和尚這些開示之後,才知句句是苦口婆心,真實不虛的話語,沒有任何迴避,沒有任何虛答,沒有任何造作,無不是悲心流露的樸實對話。這是這一次禪七首先的收穫。
禪期繼續者,從自己上了「戰場」後,就開始狂野地尋覓敵人,想來個「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結果,穿戴著一身盔甲奔馳在戰場上,沒有遇見任何敵人,倒已將自己的身心累得半死。在第三天,集體小參時,懷著怯怯的心情上樓到小參室,想著自己實在無話可問,無語可參,預想到如果法師問有甚麼問題時,只要回答「沒有問題」來塘塞就好了。但這一次遇到小參和尚,元法師,卻不一樣,一進去,也不問你有沒有問題,只是頭轉過來,眼睛看著你,要你說話,此時也不得不報告一下,「禪期到現在,一直試圖著以『什麼是無?』的義理來放鬆身心,但似乎無法達到,連最基本的肩膀都是感覺硬梆梆的。」果元法師慈悲地、不勝其煩地說,「話頭不是拿來放鬆身心的,它是在身心安然之後才開始用的方法。」到了下午,主七和尚不期然地開示,「修行是要老實本分地實踐,法師要你用數息,就用數息」從此刻起,禪期還不到一半,帶著雄厚武力來征戰的自己,完全只能丟盔棄甲地投降了,接續著一敗塗地,只能夠尋求偏安地安然著觀照自己身心狀況。但即使是如此,安然也了不可得。在主七和尚有一天開示「別人為什麼能坐的那麼好,你卻不行」,「禪坐不是空坐,而禪的本意就是『尋思』」等等,由此才驚覺,自己不能放鬆完全是根源於最基本的名利心,過去總認為,自己名利心比較淡,只要能夠在生死心(即淫欲心)下功夫,那發菩提心就不難了,那知自己不僅是一般俗夫的名利追求者,甚至是一個名利狂妄者,這是因為回想到少年時代一直讓自己生命悸動的話,伊藤博文的「求名當求萬世名,計利當計天下利」,以及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也因此一路走來,所展現的心性,乍看起來,好像不是為自己謀求名利,而實質上則是狂傲的名利魔王,而如此心高氣傲的習禪者,如何能夠放下?如何能夠安然?由此,只剩下無盡的慚愧與懺悔
再接續的禪期時,當我拜佛時,心總念著皈依師,雲老和尚,在蓮因寺慈悲地教導我們當時那些年輕學子的懺悔禮拜語句,「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今影現如來前,一切我今皆懺悔。」使自己回到少年時代的撫慰,來對應少年時所蘊育出來的狂妄,讓自己能夠面對跌倒處,重新再站起來。一個人的悸動處必然是他心性所執之處,也必然是他心性的天然之處,惟有更真確、更直接與更勇敢地面對心性所執之處,那才有撥雲見日、見到心性天然之處的一天。禪期結束,再戴上盔甲,奔向戰場。

參加法鼓山話頭禪七(2012.12.22-28)心得分享

各位師長與好友,
 
    昨天剛從金山的法鼓山下山, 此次參加了法鼓山所舉辦的禪修活動, 由果如法師所主七的" 話頭禪七".
    今日趁著還在狀況中, 趕忙地將心得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在近6小時的慚愧與淚眼中寫完了此心得報告, 除分享外, 也願對您有所助益, 並願更能圓滿我們之間的生命互動.
 
Best Wisehs,
羅柏, Robert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12威愷遠征出發與成果小展



遠征前英雄留影: 詹益昇, 黃威愷


當威愷在西藏與我Skype時, 傳來他窗前
當時的風景
回家後檢視"戰利品"


到阿嬤家報平安與分享


     威愷與學長, 詹益昇, 在2012年8月25日出發, 到中國, 青海, 香港, 四川, 西藏, 尼泊爾, 孟加拉, 印度, 巴基斯坦, 埃及等去尋找一個公平的夢. 準備訪談當地的一些知名社會企業, 準備回國後與他人分享.
     於 2012.12.26 平安回國, 我因參加禪七活動, 於29日回到家, 這期間到年底, 就是心情與戰利品的整理, 到各處報報平安, 分享見聞等等, 並於 12/30 去當平生的第一次伴郎, 裝扮後全家一起合影...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2012星宿海童軍歲末聯歡活動





     威敏本來參加佛光童軍, 因為團體較小, 所以她常常興趣缺缺. 所以從2012年起改參加她姊姊的星宿海童軍, 那些團長也都是看她出生, 長大的.

     這是傳統的星宿海每年的歲末聯歡活動...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2012亦行居下半年生活集錦



每年新學期開學的第一件事,
就是威敏生日(9/11)


中秋節大家正舉杯慶祝(9/30)
秋日亦行居一隅(11/16)


初冬有暖陽的日子, 大家一起相約到去雲之泰吃泰式素食(12/16)
與表哥, Wills到台中拜訪大舅(12/9)


清江國小運動會(11/17)

     每年的下半年都是進入較繁忙的時刻, 一個接著一個過生日(家裡只有少數的生日在上半年), 然後又是中秋節, 運動會, 聖誕節, 等等一連串的活動..., 熱鬧之餘, 對我而言, 總是有一種夏日遠去之感, 這也應該是生命相當大的情感偏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