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近花甲參加大學指考的幾點體悟


近花甲參加大學指考的幾點體悟

「全民人本教育」狂想曲

為了參加今年的大學指考,所以從去年我們家小女兒出國後,就在家裡晚上的讀書會時間開始研讀高中的國文、英文與數學。到了今年56月更成為專業的學生,白天也全面地研讀與模擬測驗這三個科目,與一般高中生的「煉獄生活」沒有甚麼兩樣。結果,雖然順利地考上了第一志願,也是唯一志願,的東華大學經濟系,但卻有很多出乎預料的地方,如國文、英文都差不多到達頂標,但本來我最有把握的一科,數學,竟然只達到均標的分數,而我近30幾年的工作幾乎都跟數學與邏輯有關,而且也頗有些創新與成就。另外英文科的選擇題部分,我答對了百分之90幾,手寫的翻譯與作文竟然只得到不到百分之50的分數,而我這近十幾年來已習於英文書信,也以英文撰寫過一些文章,所以本來是最有把握的手寫部分竟然遭到了滑鐵盧。於是我從這些研讀過程、模擬測試、以及參加實際考試的結果,有了幾點體悟。所謂「幼而不遜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謂賊,所以在我這個年紀,既然吸收了些東西,就必須有所闡述與分享,否則就變成一個賊了。以下是我的幾點分享,希望能夠讓學生們、家長們、教育界、學術界有所啟發與有所助益。

1.    標準答案會令人變笨:
舉兩個現象來說明,第一,為了知道自己的程度,在兩個月的精讀期間就拿歷年的指考題目來模擬作答,數學第一次模擬考差不多80幾分,到最後一次40幾分,也就是越讀越退步,學了一大堆解題技巧後反而限制住自己的想像力與靈活度。果然,指考的結果,數學的成績也是最難看的。第二件事就是六月的時候,因為策畫珍珠行的緣故,準備作一首漢俳來製作紀念卡片,於是我找一天空下了整個晚上來準備寫作,結果到了樓上幾個小時一個字也寫不出來,而過去,無論是什麼樣的主題,只要靜下來,3小時一定能夠完成一篇創作的初稿。

2.    目前考試的方式只有考試能力的鑑別度:
目前考試的方法是有鑑別度的,是一種內容熟悉度、題目演練度、臨場穩定度的綜合鑑別,綜合起來就只是考試能力的鑑別,而與學生的實力、能力、創造力、理解的深淺沒有太大的關聯。所以考的好的人,考到所謂名校,千萬不要自滿,以為這樣的考試結果代表你是鶴立雞群,而忘了一個人真正的價值在於同理心與慈悲心,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創作力與實力,否則就讀名校將成為你們終生揮之不去的十字架,而致使往後的生命無任何實質的發展與創新。而考的不好的人也不用懷憂喪志,因為那只是考試能力的鑑別度,不過你也可以依此鑑別度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興趣,然後更專注地、深入地在這些領域上發展,那無論你是選擇甚麼學校、甚麼科系、或是什麼工作,都會有發光發熱的一天。

3.    學問深淺不代表學問大小:
人生多年經驗後再讀高中的教材時,才發現每一階段的知識其實都是可以已經俱足與圓滿,而不是越高深的知識越好、越圓滿。如數學,小學的算數、國中的數學、高中的代數、幾何、大學的微積分等等,應該都可以成為獨立而圓滿的知識,而不是不夠深入或者欠缺完整性,需要進一步學習,才能與世界其他的萬事萬物來接軌。當然每一種層次的學問與世界接軌的精密度不同,不過通常是越精密的越難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接軌,這也就呈現出為什麼高深的學問會被描述成象牙塔的原因。所以一個人學問大不大,不在於學問的深淺,而在於他將該學問貫穿其周遭事物的程度,越多、越廣,那學問就越大,否則即使高深的如奈米科技、基因工程、佛教思想,如果不能將其擴展到生活周遭的話,那都只是雕蟲小技的小學問罷了。
所以真正的「人本教育」是應該肯定所有的學習階段及所有的科目,也就是小學教育、國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乃至職業教育、進修教育等等的所有科目與內容,都有其完整的意義與目的,都能夠讓人以此來探索這個世界並與世界接軌,而讓受教育者都能夠悠遊於天地之間,無限制地探索屬於自己的大學問。如此所有的教育才是人本的。這不僅可以打破社會上高學歷的迷思,讓每一個人安於自己的能力與志趣,也可以讓學術界拆掉高牆、學習謙卑,進而能有真正的創作與發展,而不是讓自己與他人陷於高深的符號與術語當中。


以上三點只是點到為止,每一點如果要論述的話,都可成為一篇完整的主題。從以上的論述與撰寫後,我自己也才感受到韓愈所寫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的內涵。原來「傳道」,是在傳遞每一個老師自己體悟的道,也就是任何一種科目的老師都應該將自己所傳授的知識嘗試地與他自己周遭的世界聯繫起來,並將這種嘗試與聯繫傳達給受教者;「授業」就是教授該科目本身的內容與邏輯;「解惑」中的惑除了是學生對該科目邏輯演練的疑惑外,也包括了學生想要連結到其生命的疑惑。如此每一個科目都是人本教育、每一個老師都是人本老師,每一個受教者都可以依任何科目來修身、齊家、治國與平天下。今日有心人士所發起的各種「人本教育」,我一直覺得都是另一種菁英教育,而現在的教育體系,只著重於科目本身內容的教授,這在網路與資訊時代,是迂腐且將被淘汰的。所以如何發展全民的人本教育,在各級學校的每一個科目重新編輯成完整、獨立且與生活周遭接軌的內容,改變標準答案的考試方式,訓練師資朝「傳道、授業、解惑」兼顧的人本教師,讓社會感受到學問不在深淺而在於大小,學問大者,無論是販夫走卒或是大學教授,都可以在各行各業優遊自在,成家立業,而學問小的無論是否擁有高深的學問,都是終日惶惶不安,在社會上及本職上都難有建樹。如此經過兩三代人的努力,那就有可能造就一個多元、創意、富足與幸福的社會。


2019年6月9日 星期日

『珍』『珠』行


『珍』『珠』行
2019.1.1結婚30周年攝於家中
        西年1989年到今年2019年,從日本平成元年到令和元年,總共過了30個寒暑,也就是我和寶貴已經結褵了30年,在西洋的習俗上稱結婚30周年為珍珠婚」,這就是「珍珠行」這個名稱的原始由來。在今年的元旦,我們家大女兒,威慈,幫我們照了一張紀念照,也查到了珍珠婚這個名詞。在當時就決定今年要買個珍珠禮物送給老婆,並將其寫在memo紙上以避免忘記。而近日來隨著身邊各類人、事、物的進展,包括我正準備參加今年的大學指考、三威的紐約行、威敏即將完成在美國當交換學生的計畫、以及準備趁威敏回來前到東部海岸徒步旅行一下等等,於是開始思考如何將原來單純的結婚紀念活動擴大地串連,串連這些身邊一顆一顆的「珍珠」,使其不僅能彰顯我和寶貴「珍珠婚」本來的意義,也能夠讓自己與四周的人都能夠體會每一個個體都是一顆顆「珍珠」,只要我們珍惜、不斷地發掘,總有一天會發現自己與周遭的人都有一顆被各種塵勞封鎖的明珠,也終有一天可以洗盡塵勞,還我們本俱的珍珠顏色。經由幾日的盤旋後,就產生了「『珍』『珠』行」。
2019.5.31三威相會於紐約州雪城的巴士站
        近日,威愷與威慈相約到美國去探望在美國當交換學生的威敏,之後三個人一起到紐約遊玩,昨天收到他們三威在紐約圖書館前的合照來祝賀大家端午節快樂。這看起來在今日稀鬆平常的活動,對我而言卻比他們還興奮。因為如果不是有想像力、驅動力、理想性等,單單只有金錢、交通便利、執行力等是無法成就如此不可思議的因緣。當他們三個在不同時間以不同的方式、獨自地、自動地相會於對於我們來說完全陌生的美國雪城時,我就感受到「亦行居」的特質,也就是願意理想性地追求周圍人、事、物更大的圓滿」,所以我恍然大悟,原來「珍珠行」早已經在進行,而且已經成就了三顆明亮的「珍珠」。這是「珍珠行」前傳。
        「珍珠行」第一站就是去花蓮。我將在那裡參加72日大學指考的數學、國文與英文測驗。準備以此來進入東華大學經濟系就讀。當時想讀大學的念頭只是想很浪漫地與小女兒一起上大學。然後想既然要上大學就找一間環境優美的來讀,而我們曾經在2012年出航時徒步穿過東華大學,也在裡面用餐,所以知道它校園與周遭環境相當漂亮。而上了大學要讀什麼呢?於是再深掘一下自己的過去,發覺經濟學是一門可以令我悸動的項目。我年少因緣際會就讀於商職時,無意中上了「經濟學」這門課。在當時相當著迷,每一次考試都是滿分,結果到了學期結束,魯老師只給了我98分,我問老師說怎麼沒有得到滿分,他笑笑地說學期成績沒有滿分的啦。在當時壓根兒沒有想要讀理工以外的學科,所以即使有興趣也不會想要去讀的。而個人於2015年因為多年的工作經驗及有感於大家生活在資本主義下的無奈,所以對經濟基本結構有了反思並發表了基於人本儒家思想的「人本經濟思想」,想以此幫助自己以及現今社會找出一條能夠讓多數人追求幸福之路。但由於沒有以現行經濟學工具來闡述如何從資本經濟結構來轉換到人本經濟結構以及人本經濟模式如何操作,而無法讓今日的人們能夠信解。所以就讀經濟系也是真的希望能夠學習到今日經濟學這個語言,並以此語言來進一步闡述「人本經濟思想」。所以這也是我深掘我自己這顆明珠的探勘過程,讓其有機會能夠發光發熱,對他人有所助益。這是「珍珠行」序曲。
        「珍珠行」本來是計劃在花蓮考完試後,開始跟寶貴以步行或露營的方式行走於美麗的太平洋公路到台東,然後沿路尋找適合的珍珠禮物以做紀念。後來想擴大「珍珠效應」,於是改成從72日到10日沿著2012年「出航」的路線沿著台灣東部南下到達花蓮、台東、墾丁,然後再沿著2009年「回家」活動從墾丁經高雄、台中回到台北。沿途會拜訪在「出航」、「回家」活動中參與、贊助過我們的人們,一起話話家常,關懷彼此,並獻上祝福。雖然這兩個活動就如同人們都會走路一樣簡單易行,但卻是一種標準「亦行居」風格的展現,願意理想性地、不畏辛苦地、孤獨地追求可能的圓滿」,所以也可以說今日三威紐約珍珠行,也部分地由這兩個活動所孕育、所促成;而雖然當年大家接待我們也是稀鬆平常,但對我們而言,卻也都是意義重大。所以沿途拜訪這些參與者、贊助者除了分享這些珍珠行的意義與喜悅外,也要當面來表達當年他們參與或贊助我們的感謝。當然,環島一圈除了串連這些無形的珍珠外,也會一邊遊覽一邊尋找實際的、適當的珍珠禮物,讓老婆窩心一下。這是「珍珠行」主題曲。
        「珍珠行」最後一站是桃園機場,我們家的小女兒,威敏,將於710日回國。大家會從不同的地方到桃園機場會合來一起接她回家。小女兒,在闊別了近一年後,要回家了,就如同一顆明珠又回到了掌上,令人欣喜與期待。這是「珍珠行」安可曲。
        在事相上、現實性上,萬事萬物都會成住壞空;人、珠都會變老、變黃。但在實相上、理想性上,萬事萬物卻都有一顆不滅的明珠。只要我們秉持著理想性去珍惜、挖掘自己及周遭每一個人本俱的明珠,那就不會只是看到表面的人老珠黃、富貴貧賤、優勝劣敗。期待這個珍珠行能夠以我們小小的珍珠婚之行來串連出更大一串的珍珠,讓每一顆潛藏的明珠能夠互相珍惜、互別苗頭,使其有朝一日能夠互相照耀,就如同宋朝茶陵郁禪師開悟詩所寫的:「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這是「珍珠行」期待的後傳。
       

註解:
1.      人本經濟思想:https://yishinge.blogspot.com/2015/12/blog-post.html
2.      「人本經濟」發展緣起與宣言:https://yishinge.blogspot.com/2013/11/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