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回家」與「出航」

「回家」與「出航」

給所有參與者的一封信

        我們家,亦行居,2009年辦了一個家庭暑期活動,「回家」。我們一家大小準備花21天從台灣的最南端,鵝鑾鼻,一路走回北投奇岩里的家。當時我們希望藉由全家一起刻苦地、不畏艱難地、一步一步地從南到北走回家的同時,一起感受與散播此活動的基本訴求:「於人文上,回歸家庭;於自然上,回歸土地;於個體上,回歸真心」。當時走到屏東東港正好碰上了百年來的最大水災(莫拉克颱風的八八水災),然後因南部災情慘重無心繼續行程而中斷了該活動。到了隔年,2010暑假,我們將此活動重新命名為「寶島曼波」,繼續從2009年的中斷點,東港,出發,但該年大家時間有限,所以只行走到台南隆田。到了今年,2011年暑假,我們就直接由台南隆田一路走回北投,於7月17日從隆田火車站開始走,到7月30日抵達北投公館路的家為止,經歷了三年,我們終於走回到了家。雖然我們的身體是回到家了,但我們真的「到家」了嗎?這期間有很多新舊朋友直接與間接地參與這個活動,你們是否也已「到家」了呢

        「家」是一個很直覺的名詞,也是最容易令人輕忽的名詞。當我們想要「回家」時,無論我們身在那裏,大都能夠迅速地從不同的地方找到回家的路。但我們是回到那個家?是一個經濟體的家?還是一個生物群體的家?我們的家除了是一個經濟體與生物群體外是否也是一個人文體?如果是一個人文體,那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文體?也就是說,甚麼是這個家所有成員的共同信仰?如果家只是一個經濟體與生物群體時,那家只是幾個不同生命的情感糾結場所罷了。如果家是一個人文體時,那大家就可以依著這個共同信仰,一起砥礪,一起成長,來互相成就每個獨立個體的社會使命。所以「回家」活動的基本訴求:於人文上回歸家庭,不僅僅是想讓大家從社會上紛亂與對立的各類主義、思想、組織、圖騰等等回歸到家庭,而且是真正地回家與家人共同建立一個有中心思想的人文家庭。如此,當我們回家時,我們才會明確地知道,除了經濟性與生物群體性外,我們今天回家的意義。你今天會回家嗎?

       從工業革命後,人們就漸漸地開始遠離土地。到了今日,資本主義、全球化、數位化等等更將人們隔絕於土地之外。這一代可以說是迷失的一代,迷失於各類人為創建的知識體系,而忘了土地才是知識的本體;迷失於各類數位化的假象,而忘了與土地直接交流的情感、迷失於各類社會體制,而忘了土地才是滋養我們的母親。所以「回家」活動的基本訴求:於自然上回歸土地,也就是請大家直截了當地認知所有的一切均來自於土地,而非知識、金錢、權勢、地位等等,如此我們在整個大自然的演化上,才能真正地認知到甚麼才是我們生命的家,有了這樣的認知,為了我們生命的延續,我們就會知道甚麼才是應該依據的,應該維護的,以及應該追求的。這個「家」是我們隨時隨地都應該念茲在茲的,而你今天是否忘了這個家?

       另外一個「回家」活動的基本訴求:於個體上回歸真心,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原本活活潑潑、天天真真的生命泉源,這個泉源就是每個生命個體的本家。這是一件最簡單也最困難的一件事。最簡單是因為每個人本來就具有認知本身真心能力,只是由於環境與本身的情感偏執,而無法真正地放下身心,直捷地去擁抱自己的本家。當一個個體能夠回歸真心時,其必然在人文上會回歸家庭,在自然上回歸土地。但當一個個體還無法回歸真心時,那人文上的回歸家庭教育及自然上的回歸土地教育就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從回歸家庭與回歸土地的衝擊中,漸漸地讓每個個體發現自己的本家。你的本家就是「天」,回歸家庭就是「人」,而回歸土地就是「地」,在這漫漫的天地人調和過程中,你會漸漸地發掘出你的本家,你會回歸到你專屬的真心。這是一個讓每個生命任運自如的本家,每一個生命都會渴望找回這個家,而你今天想這個家嗎?

       「回家」活動落幕了,但每個人的「回家」都應該是隨時隨地持續著,無論你是否已到家,我們都感謝在回家的路上有你我相伴。明年我們準備完成寶島曼波的最後一個樂章,也就是「寶島曼波第三樂章:出航」,準備以21天從北投奇岩里沿著台灣東部行走到鵝鑾鼻,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如果說「回家」是放下,那「出航」就是提起,反過來,若「回家」是提起,那「出航」就是放下,但無論放下或者提起,總是為了讓自己以及他人能夠「回歸家庭、回歸土地與回歸真心原來,「回家」是為了「出航」,「出航」也是為了「回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