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2010年8/12-12/23生活照
1. 8/12 童玩節 (Robert, Linda, Katrina)
2. 8/15 烤蛋糕 (Crystal, Katrina)
3. 9/11 拼布資料 (Linda)
4. 10/14 嗶嗶生日
5. 12/12 社區大溪之旅 (Linda, Katrina)
6. 12/19 參觀北投加賀屋 (Linda, Katrina)
7. 12/20 參觀花博 (Linda,阿嬤)
8. 12/23 威敏學校參觀花博
[影片連結(Video)]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獨立的第一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任何一個由被人撫育的小孩成長為一個可自行獨立的個體,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尋求經濟的獨立。而經濟獨立的關鍵就在於「學」,也唯獨「學」後,才可以讓人對社會有所貢獻,也才能從社會得到回報:「祿」,也因而達到了經濟的獨立。而「學」的基礎在於「遜悌」,「學」的作用在於「貢獻」,而「學」的目的則在於「修身」,否則就如同孔子所謂的「幼而不遜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謂賊」,這也是在闡述一個「學」的過程,也就是學習者(幼)必須是謙遜的,學有所得者(長)必須回饋社會的,而已學成者(老)必須放下所學的,否則都是「賊」,一個(幼)偷人家的來裝飾自己,一個(長)偷人家的來自我享用,而一個(老)則將他人的東西據為已有。
雖然「學」是經濟獨立的基礎,但一個只追求個人世間名利的個體與一個追求完整生命實現的個體所「學」的方法與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是「向外」學著各類世間的技術或學問,以追求個人的慾望,就如同論語中樊遲請學稼學農一樣,孔子摒之為小人之學,在此我們稱之為「小學」;後者是藉由學習世間的技術或學問來「向內」反省,以建立自己生命的中心思想,而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就如同論語中子張學干祿一樣,孔子只交代他說:「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自然「祿在其中矣」,也就是完全不預設立場地學習(接受與相信)自己所有因緣的事與物後,對無法了解與包容的部分存疑(對自己存疑)在內心,而謹言慎行所自認理解與包容的部分,如此必然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在此我們稱之為「大學」。我們可以說「小學」是「今之學者為人」,也就是為著超越別人或者取得別人的讚賞而學習;而「大學」是「古之學者為己」,也就是學著使自己如何明明德於天下。
所以經濟獨立的第一步,就是「志於學」,而志於學的學就是「大學」,而其標的如同大學所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以至善」中的「明明德」。也就是依止於至善,至善就是完全的平等心,也就是「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然後依據自己的性向、資質與因緣去學習世間的學問與技術,在此過程中經由反省來建立自己的中心思想(明明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與修身),並依此中心思想將所學的貢獻給他人(親民,齊家治國平天下),則必然得到應有的報酬,也必然能夠做到經濟的獨立。所以經濟獨立只是一個任何個體在學「大學」中必然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一個個體在建立自己的道:中心思想的過程中,必然應有的作為與回饋。所以孔子會說:「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其斯之謂歟。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思想獨立的第一步:三十而立
中心思想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生命哲學或信仰。它是每一個人能夠賴以安心生活的依靠,也是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邏輯。如果沒有中心思想,生活就像無頭蒼蠅,生命就像一篇文不對題的文章。
中心思想可以說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道路,此生命道路若依事理來分,以事而言,出生後就已有了既定的道路,一般的所謂「命」,或者中庸所謂的「天命之謂性」的性,或者是佛家所講的業力等,在此稱之為「事路」;依理而言,在生命的進行過程中,唯獨人可以在接觸天地、社會環境或古聖先賢後有所覺悟,而依本性去蕪存菁地尋求一個來讓自己與周遭生命相關的人,無論在何時何地,在物質及精神上均能滿足的「理」,在此稱之為「理路」。孔子所謂的「三十而立」,就是為自己立一個「理路」。然後以這個「理路」來做為生活的準則,行事的依據,也就是中庸所講的「率性之謂道」,也就是以「理路」來率領「事路」。而一個不是在追求覺醒(獨立)的人,在三十上下也是三十而立,所立的是「任」自己的生命慣「性」去追逐當時社會價值觀的有形與無形的事與物,而變成了一個隨波逐流的可憐蟲,終日於自己的夢中(事路)演著追求空花雪月的戲碼而還在沾沾自喜自己戲裡的手法與所得的道具。
當一個個體立了一個「理路」,然後身體力行時,就會與自己本性的「事路」相衝突,這些衝突會讓自己迷惑,而不知是要依理或依事來處世?在這些迷惑的過程中,一個老實的個體,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破自己所建構的「理路」,而一再地重建更大、更寬廣的「理路」來包容他生命所遭遇的所有因緣,也就是中庸所講的「修道之謂教」,其義就是「教育就是不斷地增修自己的『理路』」,而致孔子所謂的「四十而不惑」。此時的不惑,是一種生命無限可能與無止無盡至善的體認;而一個不老實的個體,或者一個勇氣不足的個體,則不會再去打破與尋找自己的理路,而是從學習一大堆別人的理路來直接合理化自己生活態度與哲學,學到了四十歲左右,人生的經歷與世界的花樣也學得夠多了,此時也是四十而不惑,這種不惑是一種固步自封,不願再長進的不惑。
當一個人不惑(明明德)而開始齊家治國平天下(親民)時,也就是以自己的理完全實踐在自己的事上時,就如同中庸所講的「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又會開始遭遇到所謂的時代共業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目前所處的歷史洪流。這些又會再一次地衝擊一個個體的「理路」,並以這些衝擊來漸漸顯露出每個人在今日世界的真正「事路」,也就是孔子所謂的「五十而知天命」。此時這種知天命,是一種無怨無悔地,樂天知命地將自己的生命力行於周遭的一切,無論是從事何種工作與事務。而沒有中心思想的人到了五十上下也是知天命,在青春已去,夢想不再時,他們已知今生所能成就的就是眼前的這些,他們會時而懊悔過去所做的選擇或不選擇,隨時緊張地想保有目前所擁有的,並時而怨恨所沒有擁有的,生命不再有未來,無論是多麼地顯赫與富貴。
當一個人依自己的「事路」與「理路」以力行齊家治國平天下時,就有可能有一天發掘出自己理事無礙的「道」路,此時生命渾然天成,也就是大學的止於至善,也就是中庸所謂的「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也是孔子所謂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慶祝阿公80歲生日
難得大姑婆全家, 小姑婆都能一起來相聚. 我們先到朱銘美術館參觀並用午餐. 然後下午再到民宿. 晚上全家就在民宿切蛋糕, 天南地北的聊起來.
隔天, 順道去也野柳觀光一下, 然後回台北, 大家一起用個午餐才分手.(2011.9.30 編撰)
[影片連結(video)]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2010年6/19-8/4生活照
1. 2010.6.19 謝復興全家來訪, 還有傅壽海全家也當陪客.
2. 2010.6.27 黃威棣與謝松宏來下午茶
3. 2010.7.17 慶祝媽咪50歲生日
4. 2010.8.1 一般下午茶
5. 2010.8.4 傳統的魚路古道之旅
[影片連結(video)]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寶島曼波首部曲(2010'Summer)
雖然不長, 但此活動承繼了"回家"活動, 讓一個原始初衷得以持續, 而沒有因世紀的風災所阻擾, 也沒有因時間的沖淡而放棄. 也因此才有今年的寶島曼波第二樂章, 而能夠順利地由台南隆田走回北投亦行居. (2011.9.29 編撰)
[影片連結(video)]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寶島曼波-首部曲:2010年暑期家庭旅遊
主辦者:黃俊隆
時間與行程:
7/5(一) 搭1001自強號09:00 ->13:45到高雄, 然後在高雄火車站或坐捷運到
小港機場搭到墾丁的巴士南下東港, 夜宿勝友旅社(東港中正路56
號08-832-2119), 或夜宿大姑婆家,明早再南下東港.
7/6(二) 東港 -> 高雄大寮捷運站 (24.0km), 預計搭捷運拜訪法山家,夜宿
中山大學
7/7(三) 大寮捷運站 -> 佛光山 (15.4km), 夜宿朝山會館
7/8(四) 佛光山 -> 岡山 (22.9km)
7/9(五) 岡山 -> 台南市 (25.7km)
7/10(六) 台南市 -> 台南麻豆 (24.6km), 預計與張順調中午吃飯, 到傍晚
16:30再由麻豆搭計程車到新營, 預計搭17:29自強號回台北
參與者與工作分配:
黃俊隆:領隊與企劃, 02-28962114, 0937-885959(借來的)
林寶貴:醫護
黃威愷:行政與網站 0926-378489
黃威慈:財務與會計:0915-721353
黃威敏:娛樂
Google地圖與路程:地圖與路程
寶島曼波: 漫遊台灣
緣起:
2009年「亦行居」舉辦了一個「回家」活動,準備花21天從鵝鸞鼻一路走回北投的家以體驗與散播三回歸的理念:於人文上回歸家庭、於自然上回歸土地、於個人上回歸真心。我們如期地於 8/2 日出發,並順利地於 8/6 日走到東港,但8/7起南部遭受了百年來最大的颱風, 莫拉克, 的侵襲,使我們於現實上及理想上不得不中斷此活動,並將剩餘的一些經費捐助給遭受此次災難的人們, 這些人們本來安住在我們才剛走過的土地上。當今年暑假漸近時,就開始思考每年都會安排的暑期家庭旅遊;同時一年來我們也一直思考著如何繼續上次被迫中斷的「回家」活動,但由於並不是每個暑假大家都有那麼長且相同的可用時間,且時空已變,活動的目地與本質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企思此一活動:「寶島曼波」,除了能夠持續原來「回家」活動的基本精神,也能兼顧目前的現實與理想。現實就是大家共同可用的時間,理想就是在此大家茫然地、一味無止盡地、飛快地在實體與虛擬世界中往外追求時,讓自己並呼籲他人暫時停下來,以真實與浪漫的心來感受這塊孕育我們的土地及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並與之互動。
「寶島曼波」就是漫遊台灣,以數年的家庭旅遊時間,包含暑假或其他共同的長時間假期,分段式地繞行台灣一周。從延續「回家」活動的東港開始,一路靠著西部往北走;當到達最北端時,再一路沿著東部往南走,直到鵝鸞鼻為止,每一次起點就是上一次的終點,每日行程以20公里為基準,行前規畫好每日的目的地,以漫遊的心態放輕鬆地接觸土地,觀察人文。家庭成員須輪流主辦,每次可以邀請其他適合的人來全程或部分參與,沿途主要的活動主軸是秉著「回家」與「寶島曼波」的理念來結交新識或拜訪舊友,其他可以依主辦者,地點與時間做不同的活動搭配。
每個人都會有無數次的人生,但因緣際會而讓不同生命一起組成的家庭所一起經歷的人生可能在累劫以來只有這麼一次。若能在此難能可貴的生命交錯點上一起砥礪,一起在相逢的土地與其他有緣的生命上相互激盪,那真是稀有難得的生命歷程。
亦行居簡介:「亦行」表示因見賢思齊,「亦」聞思而修「行」之意,也是論語所講的「賢賢易色」。住在「亦行居」的人,通稱為「亦行居士」,也就是自勉為「聞道而能勉力行持的人」。「亦行」也通「易行」、「異形」與「義行」,「易行」代表簡易的行止,「簡易」出自於易經繫辭,「異形」就是每個人生命本質應當獨立自主就如同每個人外形之不一,而「義行」就是為所當為。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2009年7/22到2010年4/4間的生活照
1. 2009 7/22 回家活動的先前練習
2. 2009 7/29 威愷腳踏車環島返家合照
3. 2009 8/30 面天山自然之旅
4. 2009 11/22 威慈18歲生日
5. 2010 1/1 看除夕煙火
6. 2010 1/28 內湖摘草莓
7. 2010 2/3 刷油漆
8. 2010 2/19 威敏參觀博物館
9. 2010 3/13 威愷帶領參觀台大
10. 2010 4/4 威敏兒童節旅遊
[影片連結(Video)]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分類法序言
分類法其為愛因斯坦探究「統一場論」之先導乎?
蓋分類之法則應用,既是日用平常,也是原理開端;既可能近取譬,也可頭尾貫穿。言淺者因而得淺,行深者自然益深,所謂仁者見之謂仁,智者見之謂智是也。
簡言之,分類分類云爾,實為古聖先賢隱而未顯之究竟發明乎!
故吾人嘗言,分類法極為廣大高明,實不可輕忽於當今科技發達之世。良以分類法精明之處有如「牛頓力學」的當機作用,不可思議處則有如「相對論」的神通變化,而其隨機隨意之本質又有如「量子物理」般的撲朔迷離。
分類法於生物科技之說詞,正可謂「龍生龍,鳳生鳳」;其於材料科技之比喻,恰似「塵歸塵,土歸土」;而於電光科技之形容,則不出「陰為陰,陽為陽」矣。
《易經》乾卦文言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噫!至矣,廣矣,所謂「萬法歸一」者,又何止物質世界一端,可願可行者無量無邊,惟不知先生心歸何處也?
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
2010農曆新年(虎)
今年陳松賢全家, 潘進忠也來家裡一起過年, 難得好幾年沒有一起過新年了, 可惜王進煜時間無法配合. (2011.10.1編撰)
[影片連結(Video)]